《杨守敬集》编纂工作会议在汉召开
发布时间:2019-06-27 来源:荆楚文库 阅读次数:
2019年6月19日,由湖北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承担的《荆楚文库·甲编》项目《杨守敬集》编纂工作会议在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召开。《荆楚文库》编纂出版委员会编委、编辑部主任周百义,湖北省图书馆阳海清研究馆员,华中师范大学周国林教授,首都师范大学陈建堂教授以及《杨守敬集》执行主编丁晓山,《荆楚文库》编委会分管专家李尔钢、邹华清、蔡夏初、邹典佐,湖北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艺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。湖北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《荆楚文库》编辑部全体编辑参加了会议。会议由刘艺同志主持。
会上,湖北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《荆楚文库》编辑部主任李作君和《杨守敬集》执行主编丁晓山先生分别介绍了《杨守敬集》的基本情况和修订整理进度,同时分析了此次编纂过程中遇到作品收录和编排、整理方法、底本搜寻等问题。
杨守敬是湖北宜都人,清末民初著名学者,以“淹通宏博”著称,他在历史地理学、版本目录学、金石学、书法等领域均有很深的造诣。本次整理将在1996年版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《杨守敬集》的基础上剔除书法和汇编类作品进行,同时吸收最新研究成果。所收杨氏作品种数将达到100余种(1996年版共收书42种),总字数将超过2000万字,总册数超过40册,是《荆楚文库·甲编》规模最大的古籍整理项目。
与会专家就《杨守敬集》编纂工作进行了认真和深入的讨论,大家一致认为,杨守敬是湖北重要学术大家,重新编纂出版《杨守敬集》对弘扬荆楚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。作品收录既要坚持原创原则,又要反映杨氏各方面学术成就。特别是杨氏所绘制的44种《历代舆地图》是中国历史地理学领域重要著作,在学界影响很大,必须全文收录。阳海清先生认为,杨氏创作的《留真谱》在中国版本学史和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,1996年版未予收录,此次应予收录;而署名杨守敬的《藏书绝句》则系伪托作品,不应收录;杨氏原著《丛书举要》,应予收录,后人增补的《增订丛书举要》,则不应收录;另外,杨氏有大量的题跋、眉批,有较高的学术价值,可考虑集中搜集整理。周国林先生则认为,杨氏著作版本有250多种,底本搜寻难度大,需要编纂者和出版社付出艰辛的努力;要科学编排杨氏作品顺序,即要反映杨氏学术全貌,又要照顾到时代先后,还可以考虑突出杨氏代表性的著作。邹华清先生认为,虽然《荆楚文库》体例规定不收录书法作品,但杨氏是著名的书法大家,在书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,且海外影响很大,建议以附录的形式择要收录杨氏的书法作品。专家还一致认为,1996年版《杨守敬集》收录的现代人依据杨守敬地图和研究成果绘制的6幅新式地图,因非杨氏的原著,此次整理可不收录。陈建堂、李尔钢和邹典佐等专家则分别介绍了当年编纂出版1996年版《杨守敬集》的一些做法,同时对执行主编和湖北教育出版社此次编纂《杨守敬集》的准备工作表示了赞赏;他们认为,此次编纂的《杨守敬集》收书更加全面,编排更加合理,整理更加规范,相信在很多方面会超过上一版。
专家们还就整理者和编辑关心的《杨守敬集》拟收书目、体例、注释、版本选择等其它编纂出版问题进行讨论并达成共识。
《荆楚文库·甲编》民国部分分管专家蔡夏初先生在会上对《杨守敬集》编纂出版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。他说,此次编纂一定要订正1996年版文字错讹,同时要吸收学界对杨守敬的最新研究成果,全面反映杨守敬的学术成就,真正做到后出转精;在整理和编校体例方面则要遵守古籍整理条例和《荆楚文库》相关规定,特别要尊重底本,不随意改动异体字;要遵照《荆楚文库》收录原则和上述专家意见增删书目、调整内容,以确保编纂和出版质量。
《荆楚文库》编纂出版委员会编委、编辑部主任周百义在听完各位专家意见后发表了讲话。他指出,《杨守敬集》是《荆楚文库》最重要的项目之一,各位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为编纂《杨守敬集》指明了方向,希望整理者和出版社认真总结和吸收,同心协力,将《杨守敬集》打造成《荆楚文库》代表性作品和一流学术精品,为后人提供一部收录齐备、编排科学、文本可靠的高质量杨守敬作品集,为弘扬荆楚文化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。
刘艺同志最后表示,湖北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将全力支持《杨守敬集》的编纂出版工作,严格按照《荆楚文库》古籍点校条例和专家意见开展编纂出版工作,不辜负《荆楚文库》编委会领导和专家们对项目的期望和嘱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