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夏初:《武术汇宗》版本疑云
发布时间:2019-05-20 来源:荆楚文库 阅读次数:
近日审读湖北科技出版社负责出版的《荆楚文库》图书《武术汇宗》,对整理者声称使用的底本满怀疑虑。整理者在前言中称:“本书以1928年中国书店版为底本,以1929年商务印书馆本为校本,因底本、校本互有异同,故经校勘后择善而从。”《武术汇宗》到底有哪些版本,限于资料,本人说不出个子丑寅卯,惟一可以确定的是,作为一本武术名著,肯定会比我所知的版本要多。本文的重点落在民国年间的版本,简体字本姑且略而不论。繁体字本,本人能找到的有商务印书馆1929年12月初印本、1984年北京中国书店影印民国本(本书无只字交代所据以影印的底本)、“民国丛书”影商务印书馆1929年本和2006年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“古拳谱丛书”第六辑影商务版。既然掌握资料有限,要轻下断言,确实是非常鲁莽。不过从现有的资料,似乎也可以理出一点端倪,姑且一试。
我们先看看1928年有没有中国书店这个出版者。上网一搜,满屏都是与北京中国书店相关的资讯。这个北京中国书店,与据称出版《武术汇宗》的那个上海中国书店是不是一家不重要,重要的是弄清楚民国时期是否有一家叫做中国书店的出版机构,弄清楚它有无可能承担此书的出版。搜索引擎就是这样,要么就是付费排名,要么就是信息堆栈,查检费时。搜了半天,茫无头绪。偶然找到一本叫《中国旧书局》的书,上面有上海中国书店的专门介绍,赫然标着“中国书店创建于1929年”,不觉心下狂喜。1929年才创建的中国书店,是断断乎不可能于1928年出版《武术汇宗》的。再往下看,上面又指有1926年中国书店的售书书目,不觉莞尔。忽然忆及前些时撰文论冯汉骥与《藏书绝句》公案时曾搜集过中国书店的资料,查阅方知,1929乃是1925之误。换句话说,1928年中国书店首版《武术汇宗》,从时间上讲,是有可能的。可叹,号称藏书丰富的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均未藏有此书,查遍《民国时期总书目》,公藏中亦只见商务版。虽说只见商务版的著录,不等于别的版本一定不存在,书目失收的可能性也是有的。但据时下出版史研究者的研究,中国书店乃是一古旧书店,专营古旧图书,自己出版的除了书目,似乎并无其他出版物,干吗要铅印一本跟古书不搭界的图书。要知道,武术在国民政府提倡之前,是不为文化界人所重视的。一疑未去,又增一疑。2006年6月,万氏之子万士震曾应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之约,整理出版《武术汇宗》,页面的上半部分为民国本书影,下半部分为万士震所作简体点校重排文本,经比对,所用民国本当是商务本。或许万家也已无有初版存书。
笔者所见资料,提及此书的很多,但对于此书的首版,大多语焉不详。归纳起来,大致有下述四种说法。
一是1984年北京中国书店影印《武术汇宗》时,万籁声写有一个《再版小序》,序中称:
我于一九二八年秋,自行出版《武术汇宗》。
万氏以原著作者的身份直指1928年出版,想来应该不会错的,惜未点明是1928年运作出版,还是正式出版,也未点明是在哪家出版机构出版。
第二则是周简段著《神州轶闻录——名人篇》中提到的一个说法:
万籁声先生的《武术汇宗》为研究武术者必读之经典,近年来,香港几家出版社一版再版,颇受读者欢迎。笔者当年曾与《晨报》有缘,对此书成书经过甚是了解。
1928年春,北京农业大学一位林教授寄给《晨报》一封信,推荐几篇武术方面的文章,稿件署名为万常青。……万稿内容充实,文字生动,涉笔成趣,《晨报》遂决定在副刊《随笔》档内连载,每天一篇。……从夏天到秋天,一直连载了几个月。……
后来,林教授又建议万先生将这些文章汇集成册,出一本书,书名暂定《武林随笔》。
此文曾被林辉编著的《自然随心录——万籁声自然门武学、史料汇编》一书收入,并称“与万老师口述的过程相吻合”。不过,细加比对,还是略有出入。比如,周称《武林随笔》汇集成编在1928年,晚于林文的1927年,书名亦有出入。(林文详见下附引文)另,从《晨报》刊发的文章看,署名是“万籁声”。
第三种是张仲葛著《中国近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发祥——北京农业大学创业史实录》中的一个说法:
后来,有朋友建议将文稿结集出版,万籁声深表赞同,整理结集,定名为《武术汇宗》,于1928年秋,由上海三昧书馆出版。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武术专著。
《武术汇宗》出版之际,著名剧作家田汉已看到了书稿。他是万籁声长兄万籁天的好友。他建议万籁声,与兄长的名字联系起来,取“万籁无声胜有声”之意。万籁声欣然应允。
这一说法明确指出1928年本的出版者是三昧书馆(图注中作“三味书馆”)。本人孤陋寡闻,不知此出版者为何方大神。查了多时,亦茫无头绪。文中虽附有书影(见后图左),但细细分辨,怎么看都怎么像1984年北京中国书店影民国本的封面。1984年北京中国书店影印时,请北京的书法家郝景晏为封面题字作“武術彙宗”(详见封底署名)。既然是著名书法家,想来不至于临摹民国本的封面。或许张氏并未见过实物,只是得之于传说,也未可知。另,“三味”和“商务”的拼音首字母均为“SW”,或许是录入时出现错误,“三味书馆”或为“商务印书馆”之误。当然,1928年并没有什么商务版,商务初印本是1929年12月才面世。
第四种是林辉编著《自然随心录——万籁声自然门武学、史料汇编》一书中,林辉得自其师万氏自述的一个说法:
1927年,北京农大一教授对他说:“人家说你武术很好,你又是个大学生资格,为什么不写写关于武术的文章来发表?”这一提议,引起了他的兴趣,于是开始将杂抄整理成“武术随笔”。一天其胞兄万籁天来农大探望,看了此稿,就说:“你所写涉及范围这么广,内容丰富,怎么叫《武术随笔》?这里汇集武术南北派、内外家,应该叫《武术汇宗》才对啊!”同时建议其改名为“万籁声”,取意为“籁鸣于天,万籁无声万籁有声”,与其胞兄“万籁天”相应。(注:万籁声老师原名万常青,其胞兄万籁天先生为我国著名戏剧家。)
热心的农大教授向万老师索要了其中三篇文章,拿去北京《晨报》投稿。……1928年3月25日《晨报》刊登了《武术汇宗》第一篇,连续2期,在北京造成很大的影响,整个农大也沸腾了,大家争相传阅。隔了几天后,刊登了第三篇。……有一天,《晨报》一编辑到农大农场来寻找万老师,见是个小年轻(当时26岁),就问:“那些文章是你写的吗?怎么不继续写啊!报社每天都有人来询问什么时候有续篇!”万老师说:“既然你们需要这方面稿,那有空我再整理一些!”对方说:“不能等!要快啊!”于是万老师当时就叫了农大几个同学,将乒乓球桌拼起来,帮忙抄写,就这样整理出来的文章在《晨报》连续发表了两个月。1928年在《北京晨报》编辑的建议与帮忙下,将刊登的文章汇总一起,加以修改补充,终于诞生了《武术汇宗》这部武术巨著,一扫文人不武,武人不文的旧习,被誉为“武林文星”。1928年4月4日北京《晨报》刊登《武术汇宗出版预约》……
文中还附有《武术汇宗》的征订广告两通,谨附于后。
此文中有三点可留意:(1)万籁天原名万常青,1927年撰成《武术随笔》,并在其兄的建议下定名《武术汇宗》,并改姓名为万籁声(也有人指是田汉建议改名,详前引张著);(2)1928年万氏在《晨报》编辑部的“建议与帮助下”,汇编《晨报》刊载各文成书。所谓1927年撰成《武术随笔》并更名一说,与万氏《武术汇宗》自序似乎有些冲突。万氏自序落款所署“丙寅孟春万籁声识于北京农大”,揭示时间为丙寅年,丙寅年为民国十五年(公元1926年)。依常理,不可能先写好序,再去准备书。再就是1926年已经使用“万籁声”一名,而不是如各种回忆文字中所称,如林文中的1927年,张著中的1928年。另,从广告1所揭示的预约方法第三项,“函寄北京《晨报》或北京京大农科姜汉清先生收。”可知万氏所称自行出版属实,可能首版类似于今天的无书号自费出版。从广告2中“预约只有四天,《晨报》出版部总发行”一语,可知此书由《晨报》协助发行。如果是中国书店出版,应该不会委托《晨报》出版部总发行。当然,如果真的是“自行出版”,那就更没有万氏以外的所谓出版者了,充其量由印刷厂排印成书。当年的出版业不像今日,是用不着买书号的。中国书店出版一说似乎是有些依据不足。至于《晨报》是如何发行的,从上述材料中仍然无法获知其详,好在这个问题的解决,对于判定版本并不是必不可少。
另,《体育》杂志第1卷第5期(1929年5月15日出版)的“新书介绍”栏登载有郝更生撰写的《武术汇宗》介绍,称“该书为北平京华印书局出版,定价三元”。对照一下《晨报》的征订广告(广告2),其定价也是三元,或许可以推定,此本新书与《晨报》上征订的为同一书。
综上可知,《武术汇宗》或许有一个1928年本,由万籁声自行出版,《晨报》策划并总发行,京华印书局承印。(京华印书局属于上海商务印书馆,是商务1905年在京收购的印刷厂。)至于该版本是否存在,此暂不论,留待后文介绍。我们还是回头来说说北京中国书店本是用的何本作底本。
前面已经说过,1984年北京中国书店影印民国本,没有交代所据以影印的底本。虽说年深日久,当年经手过此一工作的人员或许已经荣休,但北京中国书店这一机构仍在,似乎还是可能弄个水落石出。好在另有机缘,不必如此费事,此是后话。
北京中国书店影印民国本前有杜心武的题签,落款是戊辰。结论部分的落款是“万籁声于京大农科戊辰孟春”。(详见图3和图4)足证此本不会早于1928年。此本与商务初印本有诸多的不同。主要有:
1.结论部分的“戊辰孟春”和自序落款的“丙寅孟春”均另行起排,不同于商务本。商务本置于落款的行首。
2.书名页为杜心武的题签。商务本的书名页不同。
3.书的页码在切口上方,相当于横眉。商务本在直排书眉的下方
4.书的页码为阿拉伯数字,字下划波浪线修饰。商务本为汉字,作“第X页”。
5.正文中的名目下均用波浪线加以修饰。商务本无。
6.内封书名作“武術滙宗”。商務本作“武術匯宗”。
7.书前的插图仅一帧“万籁声先生武装肖像”。商务本于插图前增“万籁声先生便装肖像”一帧。
8.文中的标点在行中,商务本俱在行右。
据上可知,绝非以民国商务本为底本,但又不能确知是以何本为底本。似乎是已经走入了死胡同,倘无新的发现,这个疑惑断然不能祛除。
偶于网上浏览时发现,2016年9月16日,孔夫子旧书网上的店家“旧书新知”(店主:书有千结。店家地址为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)以3000元人民币,售出一本《武术汇宗》(http://book.kongfz.com/6341/467436081/)。从店家晒出的书影看,内文版式与北京中国书店影印本相同,封面为草绿色布面精装,尤其令人振奋的是,其中有版权页一张(图6),内载“中华民国十七年八月一日出版”,“著作者、发行人万籁声”,与万籁声《再版小序》中所称“1928年秋自行出版”吻合;“印刷者京华印书局”,与《体育》杂志上的新书介绍吻合;“定价大洋叁元”,与《晨报》征订广告吻合。足证此书即是《武术汇宗》的首印本。
综上所述,可知《武术汇宗》确实存在一个商务本系统以外的首印本。《武术汇宗》首版于1928年8月,由万籁声自行出版,委托北京当地的商务印书馆、青云阁和佩文斋销售。此后转交商务印书馆出版,1929年12月,商务印书馆出版商务版的初印本。1932年1月28日日军发动“一·二八事变”,进攻上海。29日将上海商务印书馆炸毁,图书、纸型尽付一炬,不知《武术汇宗》可在劫中。1934年1月出版国难后第一版,1935年5月出版第二版(图7)。此后一再重版重印。这些就是民国年间《武术汇宗》出版的大概面貌。
据此,《武术汇宗》整理者如径行采用1984年北京中国书店影印本为工作本,并不违反《文库》体例;如前言部分将相关文字表述为“本书以1984年北京中国书店影1928年本为底本,以1929年商务印书馆初印本为校本”,那就真的是里里外外都与《文库》体例相契合。事与愿违,不能不让人扼腕长叹,为整理者惜,为编辑惜,但不为劳心费力作此长文的自己惜。毕竟通过梳理史实,得以弄清一本名著的出版源流,无疑是一件畅快于心的事。机缘巧合,资料相凑,如有神助,笔者又是何其的幸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