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 >>  纳策集思  >>  专家建言

周百义在《荆楚文库》工作委员会暨编纂出版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发言

发布时间:2013-10-25 来源:荆楚文库 阅读次数:

周百义在《荆楚文库》工作委员会暨编纂出版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发言

(《荆楚文库》工委办公室副主任、编委兼编辑部主任)


今天我们在这儿召开《荆楚文库》编委会,主要有三个议题。一是讨论并审定入选《荆楚文库》的书目,二是审定第一批拟出版的书目,三是审定文库的装帧设计方案。

《荆楚文库》编纂出版工作自2014718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启动大会,已经一年有余。一年多来,在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,在各位专家学者的悉心指导下,先后在省内外召开十余次座谈会,数易其稿,完成了今天呈现给各位专家学者面前的这套书目以及装帧设计方案。我们深知,由于此项工作涉及面广,我们的经验还很不足,书目的编制中可能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疏漏,今天把大家请来,希望各位编委在现有基础上继续献言献策,使书目更趋完善,并对我们计划于第一批出版的图书及装帧设计方案提出建议。

上一次,在东湖饭店的专家座谈会上,我就书目编制的指导思想,及在编选中如何处理各种关系,向大家做了一个汇报,今天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的编选初衷,我再就有关情况向大家说明一下。

第一,《荆楚文库》的编纂出版,吸取了省外同类文库的编制经验与教训。书目制订之初,我们调查了湖湘文库、燕赵文库、新疆文库、山西文华等地文库的编纂出版情况,在制订编纂方案时,一是我们除了收录传世文献外,还计划将非传世文献,如出土文献,部分民间文书也收录其中。二是外省的文库旧志只收录部分有代表性的,我们计划将存世的旧志全部囊括其中。三是我们吸取外省的经验,不主张按照经、史、子、集“四部分类法”来整理文献,而是学习湖湘文库“以人系书”的编选原则,将一位作者的作品编纂在一起。这样便于读者了解其创作研究的全貌。当然,为了克服“以人系书”的缺陷,我们计划在文库的书目后面附上按“四部分类法”排列可供检索的文献目录。当然,无论是采取任何一种方法收录,可能都会有弊有利。我们的主张是少数服从多数,听从大多数专家的意见。四是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,方便今天读者和研究者使用与阅读。

第二,集思广益,反复调整。今天呈送给各位专家的书目,已经是第七稿。对于这套书目,大多数的专家并不陌生。因为我们的编辑曾经多次登门向有关专家求教,也曾召开过一些小型的研讨会。我们收到的书面意见,迄今已有一百多篇。有些专家,多次拨冗抱病审读书目,有些写出了几万字的审读意见,其诚其情让我们感佩不已。

目前,我们列入《荆楚文库》的书目有1372种,其中文献编收录725种,方志编收录396种,研究编收录251种。当然,这只是个动态的数字。书目也只是个工作用本。虽然绝大多数应收尽收了,但还有少量的遗漏。如我们在书目制订后,编辑部就发现还有《楚史梼杌》、唐襄阳刘言史、宋代江陵崔遵度、元崇阳严士贞等人的作品没有收入。但由于书目已印,有待这次讨论后再增补进来。同时,有些列进去的是刻本或钞本,在实施时也还需要目验“经眼”才能确定是否可以收入或者是否仍然存世。

第三,在编选这套书目时,我们有这样一些指导思想:

《荆楚文库》收录的书目,必须是鄂籍人士的著作,或寓鄂人士在鄂期间的著述。关于鄂籍人士,凡出生在湖北,我们皆认为是鄂籍人士。但出生在外省,祖籍三代以内认定为鄂籍人士,超过三代不再认定为鄂籍人士。如昭明太子,出生在襄阳,我们认定其为鄂籍人士。如杜甫,尽管《新唐书》中称其祖籍襄阳,民国时期的卢氏兄弟在编选《湖北先正遗书》时将杜甫作品收进来了,但我们征求大多数专家的意见,觉得杜甫家族离开湖北到巩县为官已经超过了三代,将杜甫列入有掠人之美的嫌疑,文库只选他有关湖北的诗文。而程颢程颐,从其祖父起即在黄陂为官,他们兄弟俩出生在湖北,在湖北读书,尽管学界普遍认定他们创建了“伊洛之学”,但按收录原则,我们认为他们当是湖北人,何况同时代的朱熹也认定他们为黄陂人,我们便也将其著作收在文库中。至于寓鄂人士,我们不收其全部著作,只收录其在鄂期间的著述。如张之洞,我们不收他在外地为官时写作的作品。而李贽,也只收录他在麻城写作的几部重要著作。

关于楚地的认定,也是“文库”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。湖北是楚国故地,但在先秦时期,楚国的疆域已经不仅仅包括现在的湖北。如何收录楚人的著作,也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。经过与各位专家的讨论,我们吸取大多数人的意见,认为,一是要处理好大楚与小楚的关系,二是有个核心区与非核心区的关系,三是对楚文化的发展与形成是否有重要影响的问题。如出生在楚国,现在又属于湖北境内的,其著作毫无疑问是我们的收录范围。但当年是楚国治理的范围,现在不是湖北管辖范围,如果著作不是非收不可,也不收入。如儒家的重要人物荀子,当过楚国兰陵县令,他的作品《荀子》我们不拟收入。但在先秦时出生或生活在楚国境内,受楚国治理者,同时对荆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又有重要的影响,我们则将其著作收在文库中。如出生在楚苦县的老子的《道德经》,出生在宋蒙地的庄子的《庄子》。史学界认为庄子是楚庄王后代,作品又多写楚国的人事,对楚国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至关重要,我们均将其收入文库。李尔钢先生对此曾有专文论述,各位编委应当已经看过,我不再展开说明。

文献编中文献的收录,元以前的应收尽收。明清时期的择其主要作者主要著作收录。民国部分,由于著述众多,也只择其主要作者和主要作品。民国时期寓鄂人士的作品,因交通便利,来去无常,我们只收其写湖北的作品。民国时期的报纸,由于难以保持原貌,我们计划将来收录在数字化文库中,不拟收在纸质的文库里。至于期刊,我们择其主要的几种列在了文库中。

关于方志编,我们通过多方收集目录,目前列入了现存湖北旧志396种,其中部分是省府县志,部分是山水寺庙书院会馆专志。这些书目是否准确,是否还全部存世,与文献编一样,都需要在实施时目验方可确定。方志编的整理,过去在方志办的领导下,各地曾先后出版过一些点校本、影印本,其中不乏优秀之作。据统计,全省已经整理了旧志280种,其中公开出版的有191种。这里面,由出版社出版的点校本77种,由出版社影印出版的有114种,还有些是各地县市内部整理本。但有专家现提出,有些省市在整理旧志时为了保持原貌,采取“不点不校不编”的原则,应当将省府县志择善本全部影印出版。当然也有专家认为,从使用角度看,古籍的点校出版是通行的做法,如果方志有部分已经点校出版,没有必要全部退回去采取影印出版,不妨采取影印与点校相结合的方式。至于这种设计是否合理,今天我们也想就方志的整理方式听听各位的高见。

研究编中主要是今人研究荆楚文化与湖北文化的著述,大多数已经出版过。有些选题是我们设计的,还需要请人来落实完成。有些专家担心这些未经时间检验的著作质量能否保证,作者是否胜任,我们一定会汲取大家的意见,宁缺勿滥,条件不具备,不滥竽充数。

关于出版的形式,文献编拟采取繁体横排,研究编简体横排。

关于列入第一批拟出版的书目,本来要等书目经编委会讨论通过后再实施。但书目今年7月已初步完成后,编委会因故未能如期召开,结果又考虑文库启动已久,要及时出第一批书,在总编辑的指导下,我们挑选了70余种上百册作品让出版社先动手准备。这些作品,一是代表了荆楚文化的精髓,二是在学界基本没有什么争议,三是这些作品一部分本省过去已经出版过,一部分在外省市的古籍出版社也都出版过权威的版本,我们通过购买版权的方式借力,实施起来比较容易。所以我们希望在今年底明年初先推出一部分。但是,这些书目中方志部分除了专志外,其余府县志虽然列入了少量,但因技术原因也还没有实施。

第四,关于装帧设计的情况,一会儿还要请美术总监、装帧设计师专题汇报,我就不再重复。

各位编委:《荆楚文库》启动一年多来,感谢各位对书目的编制和编辑部的工作给予的大力支持,在此我代表编辑部各位同仁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。今天送给大家的书目,与其说是我们的工作成果,不如说是凝结着各位编委的心血。但我们知道,由于我们编辑部成员主要是出版社的编辑出身,专业造诣与学识水平所限,疏漏与谬误之处,容或不免。今天请各位专家学者来,还希望能对我们提供的这套书目批评指正,编辑部同仁将虚心接受、在未来的编纂出版中认真吸收。